每年冬天孩子的穿衣问题一直是父母考虑的头等大事。“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我们每个人都会讲这一句,但到实际用的时候往往还是免不了怀疑。冬天温度低,很多家长,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照看孩子的,怕孩子受凉生病,将孩子从头到脚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直到摸到孩子手心发热甚至微微出汗,才觉得孩子暖和了。
其实,判断孩子的冷暖,摸手脚是不对的。孩子的手脚本身就会比大人凉,孩子的手脚都发热出汗了,那身上早就太热了。
孩子穿太多,并不会让孩子觉得舒适,反而有可能导致“捂热综合症”。有些孩子在冬天喜欢出虚汗、容易感冒,很多时候并不是穿少了,反而是穿多了“捂热”造成的。严重的“捂热综合症”会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脑部受损或死亡。另外,孩子裹成“小粽子”,跑不动、动不开,孩子的大运动发育会受到阻碍。
所以,千万别把孩子裹成“小粽子”了。用“一指禅”摸摸孩子后背和脖子的交界处,如果温暖干燥,衣服就已经刚刚好,不用再加啦。
No.2 天气冷,吃喝烫点才暖和?NO!
“来,喝碗热汤!”
“赶紧趁热吃,一会儿就凉啦!”
“喝杯热水,暖和暖和!”
天气太冷,家长常常会把热汤热食作为孩子的暖身利器。确实,冬天里来一点热饮热食,全身都会觉得暖乎乎的,心情也会跟着愉悦起来。
但是,饮食可不是越“热”越好,很多家长口中的“热”食,其实往往是“烫”食,让孩子趁热吃,往往是趁着烫,赶紧囫囵着咽下。人的口腔、食道对温度的耐受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常时候,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而对于孩子而言,口腔和食道的耐受温度可能更低一些。当食物过烫,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受到轻度灼伤,长久以往,这种损伤有可能引起胃炎、食管炎。另外,食物太烫,孩子咀嚼不充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好。
(李荣菊)
冯特陇海早教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陇海路骨科医院斜对面向东200米
电话:0371-678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