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原来我们一直在犯错!

  现实生活中,“听话”成了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也成为评价“好孩子”的重要标准。小时候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是对的。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在这个时候,家长还一直用“听话”两个字教育孩子真的好吗?

  ●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的“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懂得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因为:“乖”意味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曾经有一位妈妈分享到问题: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说句实在话,没有天生爱去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去幼儿园就意味着要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对一个习惯了和父母待在一起3岁孩子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巨大的挑战,此时孩子出现哭闹不安的反应,都是正常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此时不哭不闹,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长要反思孩子是不是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为了迎合父母眼中“乖孩子”的形象。可是,情绪压抑的越深爆发起来往往越加激烈,孩子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父母能想象幼小的孩子为了得到你的肯定,而在拼命勉强自己的辛酸吗?“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上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高成就的人,都不“乖”。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越用父母的眼光去捆绑自己,对别人的依附性越强,自己的自主性就越差。“乖”孩子更多是“随波逐流”

  ● 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樊灿灿)

  冯特陇海早教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陇海路骨科医院斜对面向东200米

  电话:0371-678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