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这件事你怎么看

  由于本身工作原因,经常会看见很多宝宝吃手,新生儿,1岁前的小宝宝,甚至大一点的宝宝也偶尔吃吃自己的小手,特别是半岁左右的小宝宝,吃起小手来是特别满足,3月内的小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只要把他的小手放到嘴边,立即就停止哭闹。怎么这么神奇呢?当然也有人说,不能吃手,不干净。容易生病,但是根据科学育儿分析:

  生理原因:

  吃手只是在寻找满足感 吸吮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射和需求。大部分宝宝都会经历一个口腔敏感期。 一部分高吸吮需求的宝宝,总是觉得嘴巴里还缺了一点什么。 但是新生儿的大脑尚不能指挥他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待宝宝长到2、3个月大的时候,身体的活动能力会越来越强, 他慢慢的学会用身体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好奇心。 当他把手指放进嘴里,立马就寻回了缺失了那种满足感。(大概就是一种吃到手人生就圆满了的感觉吧。) 其实此时的重点,并非是手指,手指只不过是宝宝们最有权力支配、最容易放到嘴里的物体罢了。

  生理需求上的吃手还附带着很多的好处: 宝贝在吃手的时候,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把手放进嘴巴,看似是很简单的行为,却大大锻炼了宝宝手部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手指分化等一系列能力发展。 在吃手的过程中,宝宝会慢慢意识到“手”是“我”身体的一部分,逐渐把自己的身体和外界区分开来。

  心理原因:当宝宝寂寞无聊、紧张烦躁、入睡困难,或是身体不适的时候,也会希望通过吃手来自我安慰。 吃手,会让宝宝获得平静和舒适。 细心的妈妈能发现,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时候,通常非常安静,不哭也不闹。 这说明婴儿吮吸手指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这正是宝宝迈向独立的一个里程碑。 但如果孩子过度吃手,可能另有隐情 有的孩子吃手特别严重,吃到手指都变形,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原因,要考虑心理因素。 比如,需求长期得不到响应,父母对宝宝的关注过少,亲子陪伴时间太短等等导致的安全感缺乏。 还有一些妈妈说陪伴的时间挺长的呀,那就要考虑一下陪伴的质量,或者宝宝本身就是高需求孩子。 如果宝宝以频繁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这就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妈妈们要注意改变陪伴的方式以及采取合理的干预。

  如何干预:用行动代替强调 不要每次都提醒孩子手手手,你每提一次其实都是在提示他记住吃手这件事。 不如直接用行动来代替语言。 发现孩子吃手的时候,家长先用手把宝宝的手不知不觉的按下来,然后转移到别的方面,比如说去看、去听、去摸。 转移注意力是对付熊孩子屡试不爽的办法。一边带他看看别的,一边抓住他的小手,马上就忘了。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宝宝就不会再把手作为满足的一种方法跟途径了。 直接培养正确的习惯,比纠正错误的习惯,容易得多。

  不要用过激的行为吓到孩子 无论是何种原因,吃手对宝宝来说,都是一种快乐、满足的状态。 如果看到孩子吃手,马上打他的手,或是骂他,可能会吓到孩子。 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始终觉得这样子是感觉舒服的,但是,原来感觉舒服也是错误吗? 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混乱,并压抑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们不想孩子永远有吃手的习惯,那就要考虑到,怎么把她这种快乐、愉悦的状态转移到其他物品(行为)上,或是由我们主动提供足够的满足感。 转移注意力比强行制止有效。(冯特早教陇海店:文目琴)

  冯特陇海早教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陇海路骨科医院斜对面向东200米

  电话:0371-678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