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吃,也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01

提供的辅食颗粒度

不要落后于口腔发育度

随着孩子月龄不断增长,应该要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和颗粒度,但是很多妈妈提供的辅食“进化”得太慢。

比如有些孩子已经开始长乳牙了,妈妈却还在给孩子喂用辅食机搅打得稀烂的糊状食品;有些孩子乳牙几乎都已经长好了,家长却还天天喂食粥和软面条。

长此以往,孩子整体口腔肌肉和牙齿的发育都会处于一直落后的状态。

那么孩子的辅食到底要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刚刚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份资料供大家参考:

表格里的推荐食物,只是一些示例,实际操作中,孩子可以吃的食物种类更多。

但是进食方式一列,大家需要格外注意,切不能因为怕孩子咳呛、呕吐,就让孩子吃太久的糊状食物和软烂食物。

02

大颗粒食物提供及时

锻炼口腔肌肉群

很多妈妈为了孩子吃东西时能保持衣服和桌面整洁,会选择把水果切成小份。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锻炼牙齿和颌骨的机会,也阻碍了整个口腔肌肉的发展。

事实上,孩子两岁以后,是需要刻意锻炼口腔肌肉群,来帮助孩子实现灵活发音的。

比如让孩子啃整个的苹果和梨,啃鸡腿,咬整个馒头、撕咬大的肉块,多吃玉米、芹菜、坚果等比较粗纤维和硬的食物。

03

练习使用吸管

口腔呼吸齐锻炼

两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练习使用吸管喝比较浓稠的果汁、豆浆、米浆等。

用吸管吸食的过程中,孩子必须将嘴唇紧闭,用力吮吸。这样的动作,可以实现孩子口腔和呼吸系统的双重锻炼,有助于孩子在说话时字正腔圆。

也可以让宝宝玩吹气球、吹笛子之类的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呼吸控制能力、降低口部的敏感度,帮助孩子更好的发音。

 

04

让孩子自己吃饭

锻炼口腔能力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弄脏,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吃饭,经常喂饭。当孩子有饭粒粘在嘴角或者手上的时候,家长也会第一时间帮忙擦掉或者用勺子蹭到孩子嘴巴里。

这样让孩子错失了灵活运用舌头舔勺子和嘴角等食物的机会,也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损失。

当然,孩子的语言发育是综合方面的原因促进,家长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互动方法,帮助宝宝在各个关键阶段更好的发育。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一般来说孩子会经过4个语言发展的阶段:语前期、语汇期、构句期和精熟期。

语前期

孩子在这个时期一般都是嘤嘤呀呀等无意义的语言,不管看见谁都会“妈妈妈妈”地发出声音。

孩子在不断的尝试用身体动作来和家长进行交流,因为这时是孩子发展各种感官动作的基础阶段,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和听觉都在发展。

所以家长需要关注这个时期孩子有没有触觉敏感的表现,比如挑食厌食、咀嚼量不够、流口水、精细动作差等等。

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声音或脸部表情与孩子互动,并鼓励孩子模仿;也可以循序渐进调整食物的软硬度与大小,让宝宝可以多咀嚼食物。

语汇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积累各种词汇,比如爷爷、奶奶、哥哥、姐姐、打打、吃吃等等。

这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用“情景化教学”来促进孩子词汇的积累。

比如早上起床时,就跟孩子说:“宝宝我们要起床啦!”刷牙的时候可以说:“我们在刷牙~”孩子就会跟你学习“起床”、“刷牙”等词语,让孩子在互动中发展词汇。

我们可以轻柔声调、放慢说话速度,让孩子更容易学习与模仿。

构句期

当孩子积累的词汇量越来越多时,简单的句子就开始出现了:妈妈吃饭、妈妈坐下;然后再发展成复杂的句子:妈妈吃好吃的饭、妈妈慢慢地坐下。

这个时候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可加入更多的形容词、动词、时间等变化,还要避免使用叠字沟通,给孩子一个正确丰富的语言环境。

精熟期

在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拥有了简单的句子之后,孩子就开始由简单的语言发展为有逻辑性的语言。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陪孩子读绘本,还要鼓励孩子自己看图说故事,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